英国威廉希尔公司_澳门现金网-赌场官网

图片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奋力书写“干最好 争第一”的组工答卷

——2022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4     文章来源:北海日报 网络编辑:阮承康     作者:本报记者 谭华懿     [字体大小:  ]     打印文章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北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一年。
    过去一年,北海市组织部门踔厉奋发、担当实干,以“干就干最好、争就争第一”的勇气魄力奋勇争先,在全区各地市和全市各部门考核考评中荣获8项第一,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21篇,在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11次,获得市级以上通报表彰46项,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组工答卷”。
    学干融合 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
    政治领航,举旗定向。一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牢记嘱托 向海图强”系列专题学习活动,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及对广西、北海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圆满完成了广西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推荐提名,基层党组织参与率100%,蔡锦军、包菊辉2名同志全票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珠城大地处处涌动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全市组织部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最突出位置,采取“线上+线下”“学习+研讨”“宣讲+党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实现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100%全覆盖。
    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以行动学习为抓手,实施财金改革创新、重大项目推进管理等项目,以学干融合、战训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接令尽责 践行服务大局的政治担当
    “哪里任务重、哪里危险,哪里就有组工干部,就有组工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疫情防控、重大项目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等第一线,都是全市组工干部的主战场。
    面对来势汹汹的“7·12”疫情,组织部门在前当先锋,在后强保障,牵头负责隔离转运、人员摸排、社区防控等多项难点重点工作,制定9条“战疫铁军”胜任特征,推出6项务实贴心激励关爱举措,推行“五级包保”管理,构建“平急转换”机制,通过示范引领,有效激励全市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投身抗疫一线,相关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组织部门还牵头制定涉走私、偷渡重点人员排查管控工作方案,组织发动17500多名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全覆盖下沉全市30个乡镇(街道)、431个村(社区)逐户走访排查,累计完成152.09万人次排查,落实737名重点人员分级管控措施,有效强化反走私、偷渡源头治理。
    选贤任能 打造堪当重任的铁军队伍
    为政之道,惟在得人。全市组织部门紧紧围绕建设品质北海、魅力北海,实现“四个最、八个之一”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出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铁军队伍。
    深化铁军胜任特征模型及其应用体系建设,运用胜任特征精准识人、育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获评优秀等次,选人用人的总体评价、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情况的评价两项指标总体评价满意度均为100%,排名全区第一。常态化推行新任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廉洁从政“两谈话双承诺”机制,经验做法年内两次被中组部组工信息推介。在涠洲岛试点实施“两融合双提升”工程,推动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提升,做法成效被《广西日报》整版报道。
    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压担子促成长”计划,通过压担子、强支撑、重激励、严管理,持续健全“选育管用”培养体系,切实为年轻干部增责增压、赋能护航,全市30岁左右的正科长级干部由14名增至41名,是计划实施前的近3倍。
    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圆满完成北海市第一届公务员定期奖励工作,全市242名公务员和39个公务员集体荣获奖励。海城区东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贞纯同志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强基固本 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扎实开展“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制定实施“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品牌清单”三张清单,完成重点任务46项,整改突出问题8个,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8个。
    ——在农村,开展能力提升、强优龙头、固本强基、智汇乡村、乡村善治五大行动,实行乡镇党政正职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北海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实绩专项考核均获评“优秀”等次,名列全区第二。
    ——在城市,出台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构建完善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四级组织体系,累计建立2619个网格党组织。聚焦化解群众“三事”,建成409家“解忧超市”,走访群众14.6万户,累计收集并受理转办群众“三事”20.88万件。
    ——在两新,实施“红色赋能·暖蜂行动”,依托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打造82个“珠城蜂巢”,为全市2600多名快递小哥提供暖心服务,激励他们当志愿者多做好事。
    靶向聚才 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一年来,全市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用人主体需求,靶向引才聚才,让人才匹配发展,全力推动“第一资源”转化为“第一动力”。
    加大人才集聚力度。实施“向海聚才”计划和人才“三大行动”,制定和完善教育、医疗、产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名人名家、乡村产业振兴等领域人才政策,年内共引进党政人才111名、教育人才234名、医疗卫生人才596名、科技人才65名。集聚海洋科技创新人才的经验做法获《中国人才》杂志刊载。
    强化人才发展支撑。制定印发引进人才岗位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持续畅通人才成长渠道,累计打造“人才小高地”13个,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签订合作协议15项、开展技术攻关12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亿元。
    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修订完善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珠城英才卡和人才周转房使用管理办法,年内兑现住房补贴或生活补助1841万元,筹集人才周转房1154套,打通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
    市委组织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干最好、争第一,持续建立健全学习成长机制、工作推进机制、英才集聚机制、支持保障体系的“三机制一体系”,奋力争当全市干部队伍排头兵。
    乘势而上开新局,奋楫扬帆启未来。2023年,全市组织部门将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加压奋进、砥砺前行,奋力推动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